EN

1981年宋庆龄病逝宋美龄拒绝回国奔丧:骨肉虽亲大道为重

发布时间 : 2025-07-26 03:38:10

  1915年,二人于日本结为夫妻◆◆★,成了一对令人艳羡的革命伴侣。二者携手面对着革命路程上的种种艰难险阻,孙中山于宋庆龄而言◆★◆■■,既是敬爱的导师、亲密的同事,亦是想要携手共白首的爱侣。

  此时的孙中山是有妻子的■■◆■,因着与妻子卢慕贞是包办婚姻,孙中山即便做到了人人尊称一声“国父”★★◆◆◆■,也不愿将荣耀分给妻子半分。宋庆龄的出现成为了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不为人民利益而存在的政府,必然不会长久下去。即便蒋介石用尽了心机手段,这旗终究还是变为了五星红旗,在此之前,是无数仁人志士的血泪奋斗史。

  宋庆龄称宋美龄的言辞是“幼稚的说教★◆★”,也深知自己与妹妹终究回不到了过去◆■。

  宋庆龄全然不在意二者之间的姻亲关系,联合领导人联名发表了“讨蒋通电”■◆■■■,怒斥其违背孙中山先生遗志◆◆,并极力呼吁国共两党能够继续合作,但最后收效有限。

  而蒋介石则不同■◆■,后世有人评价其“治党治国皆无能,争权夺位是好手★◆★◆★★”,就连最初求娶宋美龄,也是为了能够与宋子文、孔祥熙联姻,使自己不至于在面对汪精卫、李宗仁等派系之时孤立无援。

  民国时期■◆◆,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“蒋宋孔陈■◆■■★”四大家族横空出世,直接左右了整个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。

 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,毕竟,在收到宋庆龄病重之时的信件时◆★■,宋美龄也只是回了句★■★■★■:“信收到了”。

  这场规格极高的葬礼■◆★,却有着一个无法忽视的缺憾,那便是宋庆龄先生的亲妹妹宋美龄并未出席◆★★◆★。

  就连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高斯都曾感慨■■◆◆■◆:“除孙夫人外,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敢于公开揭露高压政策,即便含蓄地讲也不敢。”由此可见,宋庆龄先生对于革命事业,抱着的是怎样坚定不屈的决心。

  旁人只知道宋美龄是在坚守亡夫蒋介石的■★■“不谈判、不妥协、不接触★◆◆”原则,或许,这有些过于武断了。

  妹夫受难■★★◆★,身为二姐的宋庆龄非但不帮,反而还要狠狠地★◆★◆◆■“落井下石”,宋美龄心中如是想着★◆,便愈发恨起了自己的这位二姐。

  从这个角度而言,比起宋庆龄的婚姻,宋美龄显然幸运了一些。不过,蒋介石同样有过婚姻,并且不是一夫一妻。

  革命胜利之前■■◆◆■,作为在国际社会上有足够影响力的存在,宋庆龄先生一直在各处持续发声■◆◆■。

  宋庆龄将这一切看在眼里■■,看着烽烟遍地、民不聊生,自然对这个自己本就不满意的妹夫◆★■,更加瞧之不起。

  但是■■■,只要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继续存续◆■◆,这蒋介石终究还是自己的妹夫◆■,宋庆龄能够对蒋介石冷漠相待,却无法对妹妹宋美龄也同样冷言冷语。

  只是■★■,宋庆龄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也极高,尤其是二者的精神是否能产生共鸣,对于宋庆龄而言是极为重要的◆■。

  当然★■★★◆■,这些比起这些对于其事业并无助益的妻妾而言,蒋介石当然更加喜欢才情俱佳,还有着极好家世的宋家小女儿宋美龄■★■。当时宋美龄是有男朋友的,这一次■■,同样是长姐宋霭龄出面,说服了宋美龄。

  之后◆★★■◆,1971年★■■,宋子文离世;1973年大姐宋霭龄于美国纽约因病离世,享年84岁;1983年■◆,宋子良离世。

  同年6月3日,其葬礼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及海内外同胞代表尽数到场■◆◆,深痛哀悼伟大的爱国主义者★◆◆◆◆◆、民主主义者、国际主义者、者宋庆龄先生。

  然而,卢慕贞虽能接受◆■“二女侍一夫”,宋家却是万万受不得这般折辱。于是◆■★◆,卢慕贞同意与孙中山解除婚姻关系◆★★■★■。

  而宋庆龄对此却抱着与宋霭龄完全不同的态度,认为二者的结合只是政治的一部分,并不是爱情,因此并不赞同二人的婚姻。

  只可惜,宋美龄远在美国,并且,并没有想要见宋庆龄的意愿■★◆。这对姐妹,终究还是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,消磨掉了太多的情谊。

  1889年7月15日,宋家长女宋霭龄出生于上海,身为长姐,宋霭龄对于妹妹们的婚姻影响颇多。

  宋庆龄的反对并没有什么效果,蒋介石的热烈追求◆■◆■★★,家人的劝说,还有那不可言说的形势,都促使着宋美龄最终与蒋介石结为夫妻■■◆◆★。

  别看二者属于姻亲关系,在政治立场上却是截然相反的■◆■★◆。孙中山是首位举起彻底反帝制封建旗帜的人,喊得是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”的口号,倡导的是“”★■,愿的是★◆■◆★◆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国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■■◆★★★。

  宋家长辈对于二者的恋情并不看好■◆◆■■★,还是长姐宋霭龄全力支持★■◆,才成就了二人的婚姻★◆★■◆。

  自此■★■■,宋庆龄继承先夫遗志,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当中■★◆★■■,终生未曾再嫁。

  反观宋美龄则是另一番景象,她并不认为丈夫是错误的,于她而言★◆★■◆,蒋介石的成功,才是真正的成功。而二姐宋庆龄★◆■◆★■,则成为了蒋介石成功路上最为碍眼的一块绊脚石■◆◆。

  宋庆龄并未因私情而有所顾忌◆■★★,将以蒋介石为首的★★◆,破坏抗战统一战线■★◆■★、对我党人士进行封锁打压的事情公之于众◆◆■■,要求方面停止对于我党的打压与封锁★◆◆■。

  宋家对于子女教育十分看重,1904年5月,15岁的宋霭龄前往美国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学习。次年,在其姨夫温秉忠的带领下,见到了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·罗斯福◆■★■◆★。

  原配是一名叫做毛福梅的女子,同样的包办婚姻,蒋介石对她并无爱意,比起原配而言,蒋介石更加喜欢妾室姚冶诚和陈洁如◆★★■。

  此时的宋家三姐妹,无论站在何种政治立场之上★◆■◆◆,为的都是同一个中国,而这之后,宋家三姐妹便再没有了如此“姐妹齐心◆■★★”的时候。

  眼看观念不和,二者自此彻底走上了对立面。宋庆龄先生深知,此时的已经不是孙中山先生在世时的,能够带给中华希望的,也绝对不会是这样一支队伍。

  这一年,宋霭龄定制了六斤重的大月饼,想要讨一个六兄妹大团圆的彩头■◆,遗憾的是,这便是宋家兄妹的最后一次团圆饭。

  彼时的宋庆龄知道,这是革命所必须承受的阵痛,但仍然希望自己能够有与妹妹重修于好的那一天。

  只能说,宋家姐妹的分崩离析,正如那个年代一般令人唏嘘◆■★★◆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  在政治面前★■■◆■,即便是血脉至亲,似乎也终将被无形的隔阂桎梏。我们无从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对错,只能为此感到遗憾唏嘘■■■。

  在得知蒋介石想要暗杀宋庆龄时,宋美龄罕见地与蒋介石翻了脸,措辞严厉的警告甚至威胁蒋介石■◆◆★★,只要宋庆龄有三长两短◆★,便不用再想得到宋家和美国的支持。

  宋家自然不是寻常人家,但是,若是没有“宋家三姐妹■◆◆★”★◆,这宋家未见得能够安稳立于◆■■◆◆“四大家族★★■■◆◆”之中■◆■★◆■。

  1910年,21岁的宋霭龄学成归国,此时的宋霭龄已经有了足够的眼界和学识,因此,其父宋嘉树将其安排在了孙中山身边做秘书。

  而宋家三姐妹最后一起站在一处发声,则是在1944年共同呼吁世界各国,对我国施以援手◆★★★■。

  尽管二人相差27岁■★,孙中山还是被宋庆龄的学识才气所吸引★■★■◆,受过宋家精心教育的宋庆龄■◆◆,当然有着让大部分男子为之心动的资本。

  从宋美龄之前抵死维护二姐宋庆龄人生生命安全来看★◆◆,宋美龄对于宋庆龄的亲情是并未真正褪去的。

  宋霭龄对于结婚对象的目标明确,于1914年9月◆★,与家财万贯的孔祥熙,于日本横滨完婚,此时的宋霭龄辞去孙中山秘书一职,并将二妹宋庆龄介绍给了孙中山。

  整场葬礼由主持,致悼词,护送其骨灰◆■,安葬于★★■◆◆“万国公墓◆■◆★◆★”★★◆★★。全场三鞠躬,以表对于宋庆龄先生之哀思■★■◆■,全国各地亦是降下半旗致哀■◆★■,军乐团奏响《国际歌》,庄严肃穆地送了先生最后一程◆■★■。

  二者自此正式交恶■◆◆,蒋介石一封长信回击宋庆龄,当中有着诸如“反对收回国权者是为卖国,即为国民革命之叛徒◆■★■◆”等“叛徒”帽子■★,劈头盖脸的强加于宋庆龄先生之身。

  毕竟■■◆★◆■,同出一脉又道不同、矛盾重重,二者之间的情感很是纠结◆◆★★★。于是,僵持着变成了这般死生不复相见的境地。

  兄妹六人中最先离世的,是宋子安★★◆★,宋子安是兄妹六人中涉政最少的◆★★◆,1965年★■,宋子安离世。

  其实,宋美龄也并非全然不顾念亲情的,对于宋美龄而言,她可以怨恨二姐的所作所为,旁人却不许对二姐有任何危险想法。

  两姐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,每每联系,也必然是宋美龄兜头盖脸的指责。宋美龄将“散布毫无根据的谣言◆★◆■■■,取人”挂在了嘴上,彻头彻尾地伤了二姐宋庆龄的心。

  蒋介石要的是权和财◆■,要的是能够万人之上指点江山,而非带领人民走上真正美好的新生活。

 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■◆★■■■,是在蒋介石政府倒台之前,宋庆龄不遗余力地向美国发出不要援助蒋介石的呼吁。

  1981年5月29日,宋庆龄先生满怀着未曾再见过妹妹的遗憾★■,与世长辞,就连葬礼上★■■,也没有看到宋美龄的身影。

  众所周知,宋家共有三子三女,六人政治立场不尽相同,最后一次宋家六兄妹聚在一起,是1942年的中秋节。

  遗憾的是★★,宋美龄与蒋介石婚后,竟愈发“幸福”,政治联姻竟然生出了爱意来★◆。面对二者交恶的事实,宋美龄选择了与丈夫蒋介石站在一处■◆。

  或许■■◆★,宋美龄并不理解■★★■,为何明明应该更为亲近的一家人,最终竟然会变得比敌人还要令人愤懑。

  别看蒋介石是受了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,其内里思想却与孙中山的主张完全背道而驰。

  孙中山先生在世之时,蒋介石尚且能够按捺住野心◆◆★◆★■,而孙中山先生病逝后■■★,蒋介石便如过足了冬的毒蛇,时刻准备着伺机而动。

  从前只听闻“无情最是帝王家■◆◆”、“天家无父子◆◆”之说◆■,却未曾想到,并非帝王家的姐妹,也能演变为老死不相往来。

相关推荐

2025-07-26

2025年“SUNNY”青年发展行动在内蒙古拉开序幕

2025-07-26

1981年宋庆龄病逝宋美龄拒绝回国奔丧:骨肉虽亲大道为重

2025-07-26

|凯发电游游戏大厅维权关爱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露露乐蒙关爱留守

了解更多